找对象不要烦了

标题: 龙城飞将是不是李广?李广凭什么压卫霍一头?卫霍粉也不用不服气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何    时间: 2018-7-22 16:56
标题: 龙城飞将是不是李广?李广凭什么压卫霍一头?卫霍粉也不用不服气
小学时候大家都学过一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关于“龙城飞将”究竟指代何人,教科书给出的解释是李广,但这些年来却引起了大家的质疑,“龙城飞将”指代何人,现今有三种说法:


一、 卫青说。奇袭龙城是卫青的成名战,李广从未去过龙城,凭什么称为龙城飞将。
二、 李广说。李广任右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称其为飞将军,飞将指李广无疑。
三、 卫青李广兼指说。龙城指代卫青,飞将指代李广,泛指西汉名将。


不过在小编看来,龙城飞将无需两头讨好,确指李广,没有争议。一、李广已有“飞将军”之名,称其为“飞将”再自然不过;二、联系上下文,“不教胡马度阴山”,主要指阻碍胡人南侵,李广称为“飞将军”,正是以守城闻名,匈奴无法突破李广的防御,李广说符合诗意;三、诗文无需实指,主要在于言志,李广去没去过龙城并不重要,就如同苏轼赤壁怀古中描述周郎”羽扇纶巾”的装扮,周郎并无“羽扇纶巾”的装扮记载,然而“羽扇纶巾”却只能指代周郎,龙城飞将也是如此,诗人无须实写,只需表意;四、王昌龄为唐代诗人,唐朝李广备受推崇,而卫霍名声并不算好,唐代诗文中卫青更是主要作为反面形象,常与李广进行对比,受到诗人嘲讽,王维就曾有诗云: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王昌龄诗中显然是龙城飞将的赞美,更不可能指代卫青。


看到这有人可能不服气了,李广一个迷路将军,凭什么受到众人的推崇;而卫霍战功赫赫,又凭什么受到贬低?其实在西汉时期,除开司马迁的极力赞美,李广未必受到多大推崇,李陵投降匈奴后,李氏一门更是名败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然而中国人都有祖先荣誉感,喜欢附会为名人之后,一如孙权自认孙武之后,唐朝开国之君李渊刚好为陇西人士,便自认李广之后,李广的地位也因此得到空前的提高,与卫霍一同列入唐武庙之中。除政府推崇之外,文人向来有借古抒怀的习惯,李广身为老将,却无功可封侯,最后悲情自尽的结局一直为文人所同情,成为文人代入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的对象,《滕王阁序》中便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语。


卫霍虽然战功赫赫,但一路顺风顺水,位极人臣,无法引起古代文人的同情。在《史记》中,卫霍更是进入佞幸列传,无端打上佞幸的烙印,为文人所不齿。而卫青更是奴隶出身,在文人士大夫眼中,奴隶出身卑贱,令人看不起,卫青虽然以军功自进,受封大将军,在文人士大夫眼中,不过是沾了外戚之光的奴隶,不但军功要被否认,归功于运气,哪怕卫青受到下级侮辱却不与计较,也会被文人视作奴颜媚骨、天性不改,然而如果放在其他名将之上,早被称赞“折节容下”了吧。


其实卫霍推崇者也不用不服气,不管卫霍受到何种诋毁,卫霍也依然是大败匈奴的民族英雄,是我民族之脊梁。






欢迎光临 找对象不要烦了 (http://bbs.cz1.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