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象不要烦了

标题: 他好杀屠城,纵容劫掠,凭什么还被称为第一明君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何    时间: 2018-7-27 16:45
标题: 他好杀屠城,纵容劫掠,凭什么还被称为第一明君
赵宋一朝积贫积弱,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之事数见不鲜,被网友讥讽“大送江山”、“宋朝”,并因此迁怒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怒骂其厚颜无耻、谋朝篡位,而被赵匡胤所篡后周最后一任皇帝柴荣被史家评为“五代第一明君”,“使天若假年,功业可比汉高祖”,因此引起网上众人的同情好感,感叹天妒明君、英年早逝,并称其为“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然而柴荣真有网上这些吹捧者说的那样完美吗?再如何厌恶赵匡胤,柴荣此人也担不起这么高的评价,光这几样缺陷就不足以称为明君了。
一、 柴荣好杀。
关于柴荣好杀这一点,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中提到,“考其行事,失于好杀,用法太严,群臣职事,小有不举,往往置之极刑,虽素有才干声名,无所开有,此其所短也。”也就是说,柴荣虽然有才干,但过于好杀,群臣稍有小错,便处以极刑。关于柴荣好杀之例,史载柴荣曾因官员抓捕盗贼不力、因役工吃饭条件差等等原因便处官员死刑,虽说法不容情,但量刑有度,柴荣失于分寸、一概杀之,而被后人评为“好杀”,岂是明君所为?


二、 治军不严
柴荣亲征北汉之时,北汉百姓箪食壶浆,迎接柴荣军队,但柴荣军队竟对百姓施以劫掠,使得北汉百姓大失所望,柴荣虽下禁止劫掠之令而无果;后柴荣亲征南唐,南唐百姓苦于暴政久矣,于是将希望寄托在柴荣军身上,争相献上酒肉,不料柴荣军竟专门劫掠百姓,将民众视为土芥,民众大失所望,用纸做成铠甲,拿农具作为兵器,自称“白甲军”,奋起反抗。


三、 下令屠城
柴荣亲征楚州之时,楚州之人对柴荣军做出抵抗,柴荣攻下楚州之后,下令屠城,柴荣军在楚州城中烧杀抢掠,百姓死伤无数,房屋几乎被焚烧殆尽,此事记载见于《旧五代史》中。屠城之事在古代并不少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屠城就是合理之事,屠城过于残暴,古今接受唾骂,曹操也因屠城之事一直受到诟病。屠城并非必行之事,残虐恐怖,已有定论。


一般意义上所称明君,皆政绩非凡、武功赫赫、宽仁而爱人,柴荣好杀屠城、纵兵劫掠,凭什么还被称为第一明君呢?横向对于五代时期其他君主,孟昶、李煜之流不过是沉溺酒色之辈,石敬瑭自称“儿皇帝”,柴荣西败后蜀、三征南唐、北伐辽朝,就五代时期而言,确实称得上“五代第一明君”。






欢迎光临 找对象不要烦了 (http://bbs.cz1.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