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楼市大家谈(quanadcom)
大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似然目前相当繁荣,但真正起步,其实也就是近二十年的事,而大陆房地产市场的运营模式,主要还是参考了香港楼市,而随着大众眼界的开拓,人们发现,原来房地产市场上那些备受诟病的事物,其实都来自于香港。香港究竟给大陆楼市带来多少“毒瘤”,这些东西在欧美根本就不存在。

一、 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的取消以及提上了日程,虽然公摊面积的取消本质上是为了配合房产税的征收,然而广大购房者对于公摊面积的取消却是喜闻乐见,多数购房者认为,公摊面积的存在,除了成为开发商敛财的工具,根本毫无意义。公摊面积对于购房者来说并没有任何的好处,即使现代楼房以电梯房为主,电梯的存在仍然不能作为公摊面积合理性的依据,因为电梯带来的购房成本,完全可以制定一个明确而又统一的标准。
然而,现实中的公摊面积最受诟病之处就在于不透明以及不统一性,购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买回来之后才发现其实不足70平米,而对于面积大幅缩水,开发商并不会进行具体的解释,只是以一句公摊面积进行搪塞,这一不透明性给开发商趁机敛财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购房者却享受不到丝毫的好处,这也就是取消公摊面积这么多年,终于引起上层重视的原因。而公摊面积并不是房地产市场的必须品,只是香港楼市的独特发明,在欧美国家并不存在。

二、 物业公司
即使是现在,不少购房者也心知肚明,中国并不是所有的小区都存在物业公司,只是含有物业公司的商品房小区占据多数,但是,没有物业公司的小区,同样也能正常运营,而物业公司的强制收取物业费、强制涨价、管理服务质量较差等行为,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业主的不满,纷纷要求取消物业,甚至给物业公司扣上一顶“黑社会”的帽子,这一说法固然有些过分,却不得不令人思考,物业公司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比起公摊面积,物业公司并不是没有给购房者带来实际的好处,物业公司的管理服务,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业主依然对此感到不满,认为物业本来就不该存在,因为物业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并不是物业公司的专利。事实上,欧美国家就不存在物业,物业原本就是香港楼市的创造,也是香港带来的“毒瘤”。

欧美国家实行的是街区制,商品房周边公共资源设备同样有街区进行管理,而非公共资源的维修则由业主自己负责,与国内未出现物业之前的居委会相类似,只是在物业公司出现之后,几乎为物业公司所承包,令广大业主几乎忘记了,物业公司并不是现代房地产市场与生俱来的产物。
公摊面积的取消可能在所难免,你认为物业究竟该不该取消呢?
长期坚持创作不易,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大家点个赞,以示鼓励。喜欢我就关注一下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