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在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半年后,美团打车进入南京。第三轮补贴战由此开始。两平台对司机端的补贴层出不穷,司机甚至可以在每单营收的基础上,获得两倍的收入。而在客户端,甚至出现了“1分钱打车”。 凌强表示,“红包大战”让一部分原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市民,选择网约车出行,导致网约车客流量虚高,网约车从业人数虚高。 转型困局 2016年7月28日,中国网约车新政落地。新政明确,网约车合法,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备3年以上驾驶经历,无违章记录的司机均可加入。 三个月后,各地细则相继落地。北京、上海因“京人京牌”、“沪人沪牌”的要求,被指过于严苛。相较而言,南京网约车新政没有对户籍限制,只是对轴距、车型、统一标识和外观、资质审查有所限定,“比较包容”。 其中的资质审查要求,网约车运营必须“三证”齐全,司机要通过考试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车辆要具备《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约车平台要申请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首汽约车、神州、滴滴、美团、上海路团等7家平台在南京获得许可证。 为了鼓励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融合,也为了助推出租车企业转型升级,南京网约车新政规定,中高档出租车无需考试,通过申请后可直接转为网约车。 据了解,在全市3000辆中高档车中,目前已经有700辆成功转为网约车。转型后的网约车既可以租给租赁公司运营,也可以挂靠在平台上,由对方从社会招聘驾驶员,出租车公司收取租金或提成。 但实践中,这种转型无法给出租车公司创收,“只能减亏”。凌强指出,为了能够将车租出去,出租车公司会尽量压低价格,一般每个月每辆车的租金是2000元,但车辆的保险和维修费由原公司负担,再加上折旧费,成本共约3500元左右,总体还是亏损。 究其原因,南京出租车汽车协会秘书长凌强认为,传统出租车强制报废期是七年,而网约车八年以后只需要退出营运即可,还可以转为商务用车或私家车。很多转成网约车的出租车,只剩三到四年的使用期限(公安部此前规定,只要新车上牌时为出租车,即便转民用也只有七年使用期),因此驾驶员在选择时,会天然倾向于从租赁公司租初始上牌即被界定为网约车的车辆,转型后的传统出租车没有竞争优势。 有业内人士戏称:“游戏规则都不同,怎么一起玩?!” 目前网约车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台公司从租赁公司租车,从劳务派遣公司聘用司机,由平台公司、汽车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司机签订四方协议。车辆由汽车租赁公司所有,以低价从厂家提车,赚取差价和司机的租金,司机租车接单。 另一种模式,租赁公司并不拥有车辆,只是个中介,从厂家租车给司机。这种运营模式以滴滴、美团等为代表,是轻资产模式,是典型的C2C。 南京东方出租汽车公司总经理刘立德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第二种模式,租赁公司其实也是在给平台打工。网约车每单生意,平台可以提取一定比例(滴滴20%,美团8%)的信息服务费,再依据当月的流水业绩和综合评定结果,从中返利5%~-15%给租赁公司。但据刘立德了解,只有不到10%的租赁公司能够拿到15点返利,30%的公司连5点也拿不到。 非统一规则的竞争 对于传统出租车企业而言,另一种更稳妥的转型尝试,是建立重资产模式下的网约租车平台。以首汽约车和神州专车为代表的B2C平台,拥有自有车辆和自己的驾驶员,由平台来承担车辆的损耗以及司机工资等成本,利用移动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打车服务。 首汽模式取消了“份子钱”,以基础工资和绩效提成(每单20%)的方式给驾驶员发放工资,每日固定工作八小时,每月规定最低流水额度,完全进行公司化管理,改变了传统出租车司机“散养”的状态。 2017年4月,首汽约车作为南京首个获得网约车许可证的平台,正式上线。 南京首汽约车城市经理黄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上线至今,平台下车辆已经由最初的400辆增至800辆,全部为中高档车型,主打“服务牌”。首汽司机月收入约为5000元左右。 在管理架构上,首汽采用车队负责制。以南京为例,每个队长负责管理200辆车。车队队长的绩效和手下驾驶员的流水直接挂钩,队长也可以在后台全程监控车辆的行驶状态,负责投诉和服务质量的把控,进行线上线下的管理。 黄鹏认为,相较传统出租车公司,首汽约车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车辆调度和订单管理。 除了自营车辆,首汽约车还允许其他出租车公司以加盟的方式接入平台,这为传统出租车转型提供了另一种出路。 据张年生介绍,中北曾经尝试以加盟方式与首汽合作。中北提供车和驾驶员,在首汽约车上接单。由中北负担油费和维修费,驾驶员收入由底薪和提成构成。首汽每月从加盟车的流水中提成6%。但一年以后,最初加盟的10辆车陆续退出,仅剩2辆。 与此同时,南京本土打车平台“有滴打车”的业绩也不理想。2016年6月,这一专注服务南京传统出租车的打车平台由中北、江南、东方、大件等南京6大出租车公司联合推出,试图为出租车搭建互联网思维。 截至目前,共有8000辆出租车被接入平台,但整个平台的日业务量只有十几单。当《中国新闻周刊》问及上述转型障碍的原因时,所有受访者均指出,滴滴、美团等平台依靠雄厚资本大打“补贴战”,通过低价竞争的方式扭曲了出租车市场的供需,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这里的“劣币”并不是指所有网约车,而是指“三证”不齐全的违法网约车。 数据显示,目前南京市域的合法网约车共有一万辆左右,但按照平台自述,非法网约车至少在30万辆以上。 南京市客运交通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指出,目前来看,无论是供求关系还是以租赁公司为基础的劳资关系,全靠资本支撑,不可持续。 事实上,自从南京出台网约车新政细则以后,客管部门一直在加大执法力度。从最初的违法车罚款9000元,到现在顶格罚款三万。2017年一年间,共抓扣违法网约车近2000辆,平均每天5辆。2018年以来,每天查处的数字增加到10~15辆。在2018年3月11日到4月12日的一个月内,暂停两个平台的车辆审验。 但从目前的数据上看,仍然收效甚微。 凌强认为,各有关部门之间缺乏联动,综合执法的效力没有发挥出来。比如,如果网信办能充分发挥作用,直接从网络端抑制平台公司,或许能够一定程度上遏制目前这种恶性竞争。 “既然都是出租汽车,只不过跟乘客交流的形式变了,那么就应在公平的起跑线上竞争。”凌强说。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建议,应出台更细化的地方性法规,设计渐进式的惩罚裁量标准。比如,如果扣车罚钱两三次之后,再犯是否应该停产整改,吊销执照。 首汽约车CEO魏东指出,出行市场的分层足够深,针对高端、中端到底层用户,每个公司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点,这也是新政倡导的所谓“差异化经营”。 他说:“作为企业我从来不怕竞争,但我们在意非统一规则的竞争。咱俩足球比赛,都用脚踢没问题。我用脚踢,你抱着球满街跑,这个比赛就没法踢了。现在问题就在这了。游戏规则是国际足联定的,但是裁判不吹哨,我有什么办法?”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纯真网
( 苏ICP备16016208号 )
GMT+8, 2025-5-1 16:32 , Processed in 0.055589 second(s), 22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