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中国人,几乎都知道民族英雄岳飞的存在,对于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致以崇敬,对“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军事天才表示拜服,而对因“莫须有”之罪而死的千古奇冤表示莫大的悲愤,不过今年有人提出,同是宋朝,有一名将同样功勋赫赫,却比岳飞所受冤屈更甚,却一直少有人知,甚至易中天也对此表示了认同。究竟是哗众取宠还是另有隐情,此人当真比岳飞还冤吗?
此人正是北宋名将狄青,可能不少人童年之时看过央视动画《大英雄狄青》,对于狄青的英雄事迹有一定了解,却对于狄青的真正结局不甚清楚。狄青出身贫寒,少年从军,颇善骑射,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西夏李元昊反叛,狄青奋勇破敌,屡败西夏军,常亲做前锋,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西夏军均望风披靡,无人敢挡。尹洙任经略判官时,对狄青颇为欣赏,价格其推荐给韩琦、范仲淹,受到厚礼相待。狄青一路迁升,屡立战功,数败西夏,平定侬志高,官至枢密使,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正因狄青功威日盛,备受朝廷猜忌,诸如欧阳修一类的文官多次谏言弹劾狄青,以“狄青家中狗头生角”为名,认为事有古怪,要求将狄青调出京师,但仁宗并未答复。嘉祐元年,京师大水,欧阳修上书请罢狄青,将洪水之由归于狄青,认为“水者阳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也”,上天正是为惩狄青而降下洪水,文彦博亦上书请罢狄青,宋仁宗以“狄青是忠臣”为对,文彦博遂以赵匡胤陈桥兵变作比,称“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狄青遂被无过罢官,出知陈州,加宰相衔。 
嘉祐二年二月,狄青嘴生毒疮。三月,抑郁而终,“从布衣到元帅,从武将到宰相”的一代传奇就此陨落。狄青死后,仁宗在禁苑中为他举哀,追赠中书令,赐谥“武襄”。仁宗后为其神道碑额题名为“旌忠元勋”。正因狄青郁郁而终,易中天为此提出,“狄青这就比岳飞还冤”,“ 岳飞之死是明杀,狄青之死却连暗杀都不算,只能杜撰一个名词叫阴杀。债有主,冤有头,被公开处决的岳飞还能等到平反昭雪那一天,直接责任人秦桧也永远地跪在了岳王庙前。狄青的冤魂却不能像哈姆雷特的父王那样显灵,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说。毕竟,他死后极尽哀荣,不但被追赠中书令,还有一个体面的谥号”。 从易中天的言论来看,狄青的一生确实让人唏嘘,尤其是晚年极为憋屈,说是含冤并不为过,然而冤屈与冤屈并不能进行直接比较,更不能动不动用岳飞的悲剧为狄青诉冤。狄青的冤屈,在于郁郁不得志,在于建功立业却受尽猜忌,这其实在历史长河中并不少见,其实,狄青虽然有冤,却一直未真正受到苛待,朝廷并未对狄青定罪,生前勋贵,自然死亡,且死后极尽哀荣,荫及子孙。千百年来不得志郁郁而终者数不胜数,如狄青这般光辉者却少有,严格来说根本说不得一个冤字,若说狄青冤,历来不得志而死之人难道都是冤死不成?可知易中天在信口开河。 岳飞的冤屈却不同,岳飞在山河破碎、半壁江山已是摇摇欲坠之际,在天下兴亡的关头挺身而出,在几乎得不到朝廷支援的情况下,不仅保住了半壁江山,还大量收复失地,大有一举北定中原、血洗前耻之势,这样一个凭借一腔爱国热情、不慕名利誓逐侵略者的英雄,一个真正担得起天下兴亡的义士,却因为奸臣暗主的种种龌龊心思,不仅胜利在望之际无法收复故土,而反而被迫北望而南去,回师之后,等待岳飞的别说连狄青的虚位高职,而是无罪被处死,甚至死后的功勋到遭到这对奸臣暗主的损毁。
这不是宋朝的冤案,这是千古奇冤,是整个民族的悲剧,这就甚至比国破家亡无端受戮的百姓还要冤枉,值得千岁万年的痛惜和反思,却轻易作为一个“比惨”的垫脚石,岂止千古奇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