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象不要烦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相亲
查看: 10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的处女情结当真是自古以来?儒家思想又被人冤枉了多少?

[复制链接]

1688

主题

1670

帖子

55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14:2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今之中国依然存在一种畸形的思想,那就是中国男性的处女情结,去年播出的电视剧《欢乐颂》更是引发民众对于处女情结的热议,不少男性甚至直接承认,自己就是有处女情结。而且对于处女情结的问题,不少人解释道,只是自己的思想较为传统,中国人的处女情结其实是自古以来,更和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脱不开关系。


然而中国人的处女情结当真是自古以来?儒家思想又究竟被中国人冤枉了多少?这两点一直少有人思考,好比所谓的“闹伴娘”婚俗,说是是传统习俗,细究下来发现,其实和传统根本不搭边。
原始社会时期,并不存在处女情结的问题,人同野兽其实差距并不大,尚处于还未开化的时期。春秋时期,国人对于“性”的观念主要分为三种,无欲、节欲、纵欲,而无论哪种观念都与所谓的处女情结无关,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对“性”的观念都较为开放,先秦之时,男女野合之事也屡见不鲜。


及至汉代,汉代虽然并不提倡对于“性”的谈论过于露骨,然而汉代女子改嫁之事仿佛家常便饭,并不舒服女子改嫁,汉武帝的生母王氏,入宫之前就曾嫁与金王孙,并且育有子女,依然成为汉景帝的皇后,武帝即位后,又尊太后。东汉时期,从《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可见,东汉女子改嫁仍然属于正常现象,刘兰芝原为庐江小吏之妻,即使被休回家,依然可以嫁与太守之子为正室,可见两汉之时,国人并不对处女有何看重之处。


隋唐之时,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别说是二嫁,帝王贵族对于三嫁四嫁也并不在意,隋朝萧皇后甚至历经历经隋炀帝、宇文化及、窦建德、处罗可汗、吉利可汗、李世民这六任丈夫,大众所熟知的武则天,原为李世民的后妃,后为李世民之子李治的皇后,而杨玉环原为李隆基儿媳,天家帝王尚且没有处女情结,何况是平民。那么,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倡女子守贞守节呢?


大约在宋代之时,程朱理学中有一观点则是“存天理灭人欲”,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理学之前,孔孟儒学从未提出女子守贞的思想,孔孟儒学的重点在于君子的塑造,推崇“仁义礼智信”,孔孟儒学之礼,并未有对女子守贞的束缚。此外,我们所熟知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项被认为是程朱理学对于女子守贞的提倡,其实也是一种误读。这句话出自《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句话并不是针对女子一方,而是针对男女双方,寡妇孀居,没有经济来源,或可能饿死,是为事小,男子明知寡妇而娶,实为失节,是为事大,男子的失节之过,更甚女子饿死。然而宋朝虽有此等言论,实际社会风气并不保守,贵族女性开办文化沙龙招待男性,贵族女性改嫁,比比皆是,李清照哦、唐婉皆曾改嫁,不必多说。


真正对于女性贞节要求到了变态的地步,其实还是在于明清时期,对于女性的压迫的愈加残暴,甚至为此创作了种种恐怖的刑罚,经过宋朝亡国之痛,眼见胡虏对于汉家女性的摧残,一直讲女性视为私产的中国男人感到无比恐慌,因此用越发扭曲的礼教保证自己的私产不受外人的沾染,提倡女子应以生命捍卫贞节,否则将由男性为失节的女性判下死刑。


这种男性的恐慌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一直受到批判,而在现代社会,反而让焦虑的中国男性重新捡起,用一种并不光彩的“传统”,作为自己的遮羞布,掩饰自己对于控制女性的变态想法及无法控制女性的恐慌。当女性的自我意识及性自由意识觉醒时,男女在择偶上其实获得了平等的地位,越发让焦虑的中国男性恐慌不已,选择所谓的“处女情结”作为对自己并不存在的“男性尊严”的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纯真网 ( 苏ICP备16016208号 )

GMT+8, 2025-5-18 16:17 , Processed in 0.0390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纯真恋爱网

© 2024 QQ群:318505020 微信:dn137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