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抗日神剧一直饱受诟病,近几年电视上的抗日神剧倒是少了不少,但是对于抗日影视剧及小说作品涉猎较多的人就会发现,土匪抗日的情节不再少数,且这些作品通常都是持赞扬态度。然而现在不少人也提出了质疑,文艺作品为何老爱刻画土匪抗日?伤天害理的土匪能用抗日洗白吗? 
首先我们应对民国时期的土匪进行一个认识,土匪当真就是伤天害理吗?这一点确实不可否认,民国时期的土匪多数杀人放火、打家劫舍、欺男霸女,几乎无恶不作,说是伤天害理并不为过,民国最为出名的悍匪是刘黑七,自1915年起就聚众作恶,为患华北数省,仅在山东沂蒙一带,就有12000多平民被刘匪残杀,烧毁房屋达20万间,依据伤天害理并不算是冤枉了他。抗战时期,刘黑七左右逢源,既效力于国军,又替日军卖命残杀同胞,最终为山东八路军所击毙。 
其次,土匪抗日是不是文艺作品的虚构,历史上当真存在土匪抗日的事实吗?关于这一点,也确实有史实佐证。东北抗日联军已经为大众熟悉,而抗日悍匪在沦陷的东北同样做出了贡献,典型代表则是高振鹏。高振鹏人称“老梯子”,因厌恶官场,投身绿林,从而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现代人称之为“杀富济贫”,“九一八”事变后,高振鹏目睹日军暴行,义愤填膺,组织了抗日队伍“东北国民救国军”,高鹏振任司令,驰骋转战于辽西大地,多次率部痛歼日寇。,日本关东军曾授意汉奸对其招降,他诈降获取敌人大量枪支弹药,壮大了抗日力量,后因伤被叛徒出卖,牺牲时年仅40岁,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但是,文艺作品中的土匪,在抗战爆发之前,都是罪行累累,而当这些恶人开始投身抗日后,作品对于这一类人多持褒扬态度,对此有人认为,虽然这些人依然具有家国情怀,大节不损,那么仅因抗日爱国就可以对此前的恶行进行洗白吗?投降卖国属于大恶,杀人防火就不属于大恶,难道爱国可以作为遮羞布,洗涤剂,因为投身抗日,此人就算是英雄,而将此前的罪恶一笔勾销,宣称其“小节有损、大节不亏”? 
这种质疑看上去极为严谨,甚至带有辩证的思维,但是,我们在看待文艺作品之时,不能片面以一段情节对文艺作品的倾向进行简单粗暴的评价,而应考虑带该文艺作品的立意和出发点。不过,确实存在不少文艺作品中,对于原本穷凶极恶、作风不堪但最终选择抗日的土匪进行来看褒扬,然而作品的立意却并非在于推崇爱国主义用爱国主义掩盖一切,仿佛只要一个人爱国抗日,一切罪行都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点是对作品的冤枉。 
文艺作品塑造这一类人物时,首先是肯定了民族大义,也确实将爱国主义、民族大义置于一个最高的地位,但是,作品塑造这一角色,以及现代社会对于这种人物的真正目的,其实意在告诉世人,那些大奸大恶、不堪下作的土匪强盗,在民族危亡关头,尚知救亡图存、殒身不恤,而一向标榜高贵清华、仁善宽和的精英分子,一如汪精卫之流,在民族存亡关头,竟选择卖国求荣,岂不惭愧?大义的存在并不代表原先的大恶就此消失,然而这些高贵的人士,在民族危亡之际进行选择时,竟连龌龊不堪的土匪也不如,岂不可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