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女的入选标准是什么?张嫣会不会比虚构的貂蝉更合理
作者︱蓼萧 “四大美女”的说法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已经成为形容女子美貌的成语,但是“四大美女”的说法又是什么时候兴起呢?好像根本找不到具体的出处,不知何时就变得深入人心。 
其实在中国古代,至少是在清朝以前,“四大美女”的说法,多的是“二美”(如:西施、毛嫱)、“五美”(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红拂)之类的说法,而直到清朝嘉庆年间,《白雪遗音》将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列。 
那么四大美女的入选标准又是什么呢?《白雪遗音》之所以特地将这四位美人并列,似乎并不是主要因为美貌,而是因为与这四位美人有纠葛的男子具有共同点,原文如下:“西施女,来献吴,吴王是个闹腮胡。王昭君,把番和,眼巴巴舍不得刘王闹腮胡。杨贵妃酒醉深宫内,安禄山也是个闹腮胡。凤仪亭上的貂蝉女,嫁与了董卓也是个闹腮胡。四大美女都是有名的。自古以来就嫁蠢夫。” 
不过现代意义上的四大美人,其评价标准并不一样,一般是首先要求“美貌绝伦”,如史书在描写王昭君的美貌之时,有“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之语,其次是具备一定的政治影响力,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如“西施亡吴”、“杨贵妃与安史之乱”。当然,古代的女人没有掌握实权的女子,哪里真有什么政治影响力,多数是为男性掌权者担了骂名,或者是承受着男性别有目的“美名”。 
不过四大美女中,西施和貂蝉其实是有争议的人物,西施究竟是不是勾践送予夫差的美女,其实难以确定,在至少在古籍中,确实多见“西施”之名,也就是说,“西施”这个名字是实际存在的,哪怕如同“秦罗敷”一般,只是美女的代称。但貂蝉不同,貂蝉不但历史上并无其人,甚至连这个名字都不存在,而是来自于纯文学作品的虚构创造。也就是说,貂蝉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那么虚构的貂蝉能被入选四大美女,真实存在的张嫣为什么不行。 
说起来美貌,从外貌记载来看,张嫣的美貌未必会王昭君等人逊色,“厥体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发如春云,眼同秋水,口如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上下三十有八。丰硕广额,倩辅宜人,颈白而长,肩圆而正,背厚而平。行步如轻云之出远岫,吐音如白石之过幽泉”,从这段文字记载来看,张嫣堪称美艳绝伦,更直观体现张嫣美貌的是,张嫣是从全国初选的五千名美女中,连过“八关”选出的第一美女。论起政治影响力,张嫣一直受到客氏及魏忠贤的嫉恨,为避免阉党继续乱政,张嫣说服明熹宗将皇位传弟,最终由朱由检即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崇祯皇帝。 
有人说记载张嫣美貌的《明懿安皇后外传》其实也属于小说作品,当不得真,张嫣的美貌其实并不见正史记载。然而貂蝉同样美貌记载来源于文学作品,史书上不见记载,因为貂蝉其人实际上就不存在,那么真实存在的张嫣入选四大美女,会不会比虚构的貂蝉更合理呢?你认为中国古代还有哪位美女,比起貂蝉,其实更适合入选四大美女呢? 
长期坚持创作不易,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大家点个赞,以示鼓励。喜欢我就关注一下哦,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