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快评 这几天,大熊猫“伟伟”的遭遇牵动着不少人的心。汶川地震后寄养在武汉动物园的“伟伟”因遭到饲养员虐待,身体状况堪忧,现已返回四川“老家”休养。熊猫被虐待的直接原因是当事饲养员职业行为失当,反思该事件对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启示意义。 兴趣是职业发展的重要助力。虐待熊猫,可能与饲养员对熊猫缺乏喜爱和兴趣有关,这点显然让“熊猫粉”们无法理解。在“熊猫粉”看来,哪怕只是看着熊猫憨态可掬地吃竹子就能获得心灵慰藉。因兴趣而择业,就拥有积极健康的职业初心,这颗初心不仅能帮助人们迅速进入角色、提升效率,在遭遇瓶颈时往往还能为坚持到底的信念托底,从而完成突破。 虐待熊猫,恐怕也是在日常照料熊猫过程中心生厌烦所致。人们在择业前往往并不了解行业实际情况,投身其中才发现只是“看上去很美”,从而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中产生逆反心理。应该说,饲养员工作辛苦、收入不高,较难有成就感,但只要葆有一颗平常心、责任心,也并非毫无提升空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熊猫“奶妈”们,在网络上都有固定的“粉丝”。武汉动物园的熊猫饲养员若能动动脑筋,借助自媒体把熊猫日常生活的点滴传达给外界,必能在理解中获得动力,在关注中实现自我,从而找到平凡工作的成就感,而不是在奚落声中丢掉工作。 转自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