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象不要烦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相亲
查看: 12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陵演义》第四回: 玩笑大啦,咋成孙中山的永世“拱卫”呢

[复制链接]

666

主题

666

帖子

20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2 14:2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回:无奈“济公”变身史上最牛“钉子户”
明孝陵址原本开善寺(亦称蒋山寺)宝公塔旧址。开善寺始建于梁朝,梁武帝时期,迄今已有长达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当年系梁武帝为一个叫宝志的和尚所建。传说,这个宝志,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济公和尚的原型,他一生多在南京度过,七岁时便出家当了和尚,成年以后常常赤足行于街市,并且预言多有应验,因此深得梁武帝的赏识。宝志和尚故去后,梁武帝将其埋葬于独龙阜,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还出资兴建宝公塔,至次年,梁武帝又在塔前建起了开善寺。
许是一个巧合吧,这个独龙阜,顾名思义,就好似一条巨龙下凡,化龙为山。历代皇帝都视自己为龙的化身,所以这朱元璋岂能是个例外?要说独龙阜也确实是个难得的绝好地方,这里阳光充足,和风冉冉,生机勃勃。再者,山势平缓,地基坚实,易于施工,可以长期保持建筑物的干燥,可谓“永垂千古”。自古以来,一切建筑物都以朝南为上,此处实为建设皇陵的一个风水宝地,朱元璋岂能轻易将它放过。为了营造孝陵,他下旨欲将宝公塔迁往山之东麓,由此,他独霸于此的野心便昭然若揭。然而据传,就在迁移宝公塔的时候,宝志和尚的真身竟然端坐于对合的两只缸内,“指爪绕身数匝”,士兵们实在无法予以挪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朱元璋只好亲自前往赔礼并且当场许诺,以金棺银椁厚葬,再另建灵谷寺,并赠庄园360顷供奉香火,还要让寺僧时时就能祭祀他,就这样才请动了这位普济圣师。
                                                                   (未完待续)

            第二回:赐葬“钟山之阴”,让“有福同享”誓言束之高阁
明孝陵是南京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陵垣周长达到22.5公里,如今,现存的遗迹仅仅是当年陵寝的一部分。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历时长达32年,先后调用了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时,陵内共植松树10万株,养鹿达千头,陵前面还专设有孝陵卫,派出5000士兵守卫。
在此期间,当年一道起事,共同开创大明王朝基业的一些开国元勋,像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等都相继逝去,朱元璋却违背了起事之初“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海誓山盟,竟然下旨,统统“赐葬”他们于“钟山之阴”,即今天的紫金山北麓蒋王庙一带,去永世拱卫自己英明的君主。而朱元璋本人,却与马娘娘、两个贵妃以及被迫“殉葬”的宫女一百多人,独占着钟山的南坡,终享着“阴福”。
           第三回:“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给我看门吧”。

只要稍加留心您就不难发现,与中国许多皇陵的布局截然不同,明孝陵自大金门始,然后是四方城,转个弯才是石象路,又折弯,是文武官员石雕像,再次折弯方进入墓区,摒去了历代皇陵传统的对称规制,究竟原因何在呢?
个中奥秘究竟怎样呢,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较为普遍的说法有“风水”说、“北斗星座”说等等,“北斗星座”之说一度似乎还占据了上风。然而,上述论点却面临挑战,遭到了一位专家的质疑,这位地质专家的客观分析,道破了天机,颇具一定说服力。原来这梅花山一带的岩石十分坚硬,地质学上称之为砾岩、长石石英砂岩等,以当时的经济实力、施工工具和手段实在难以开凿,唯一的选择只能是绕道。
人们如果从朱元璋果断决定缓建“阅江楼”,吸纳谋士朱升的“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等,一系列符合客观历史条件的所作所为,就很容易地看出,朱元璋尚能做到顾全大局,聪明决策。可见当年朱皇帝的“大度”,正是他的一个惯用伎俩,无赖之中找出一个顺水推舟的托词罢了。这个千古之迷,尽管至今还在争论不休,尚无权威的定论,但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的,若非上述的因素,依照朱元璋老儿的秉性,孙权等辈怎么可能享受到如此的“殊荣”呢。
(未完待续)
            第四回:玩笑大啦,咋成孙中山的永世“拱卫”呢
顺遂自己的心意,独占了最佳的风水宝地,并且一气享受了五百余年,还居高临下地轻松说出,让先人东吴大帝给自己当专职保安的顺水人情(当然这只是传说)。然而,历史似乎同狂妄无比的朱皇帝开了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玩笑。


近年,有专家通过严密的论证和考察,得出了如下惊人的结论,至今还埋葬在紫金山南麓,梅花山下孙陵岗的东吴大帝孙权,和安卧在紫金山茅峰南坡近90年的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竟然是来自于同一个家族,都是孙武的后裔,“换句话说,孙权和孙中山原本就是一家人”。

不是吗?中山陵位居钟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背山朝南,真可谓“前临平川,后拥青璋”,气象十分雄壮。反观朱元璋的明孝陵却偏安于钟山余脉较低之一隅,孰主孰仆尽人皆知。这正是,星转斗移,沧海桑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的发展总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一世的朱元璋,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仅仅相隔数百年之后,自己竟然会反主为仆,身价大跌,沦落成为终生制的一个超级保安,荣幸地成为孙氏家族的光荣“后裔”,孙中山先生的忠诚守门人了呢。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纯真网 ( 苏ICP备16016208号 )

GMT+8, 2025-5-4 13:47 , Processed in 0.0519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纯真恋爱网

© 2024 QQ群:318505020 微信:dn137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