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总是能轻易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近日一篇《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引发家长热议。有人说教育投资把贫富差距表现的淋漓尽致,更揭示了教育机构的暴利。 
然而今日教育股全线暴跌,港股多家教育股跌幅超20%,市值蒸发超280亿港元。 
这源于周末,司法部的一纸新规令,明确提出,“公办学校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时,不得以品牌输出方式获得收益。” 这是否意味着教育股的要“凉了”?教育投资的压力减轻?基金君带你来看看。 教育被称为“碎钞机” 有人说:“如果说房价已经让人不堪重负,那么教育简直就是神补刀”。 近日一篇《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引发家长热议。数学200元一节、英语2000多元一期、钢琴450元一节,各种培训班账单被称为“碎钞机”。 
对此,有网友表示:现在孩子养不起,工资太低,消费太高,很尴尬; 

也有的表示也有表示这是阶级固化的必然,也是目前交易的现状: 


还有的指出,教育投资把贫富差距表现的淋漓尽致,更揭示了教育机构的暴利: 

红红火火的教育板块今日“崩了” 的确,在资本市场教育板块也一直表现十分突出。作为去年港股市场最耀眼的明星之一,香港市场教育板块在2017年一年间,整体市值翻了3倍,由232亿港元上升至759亿港元;今年教育类企业争相在港上市:已有7家内地教育企业在港交所发行上市,另外还有9家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然而周末,司法部的一纸新规令,让教育股全线暴跌。截至今日收盘,睿见教育收跌39.77%、宇华教育收跌36.57%、新高教集团收跌33.47%、枫叶教育收跌31.08%等,位居港股跌幅前列。 
截图中6只教育股,全日市值蒸发超280亿港元。 港股教育板块的集体重挫,源于周末司法部的一纸新规令。8月10日,法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明确提出,“公办学校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时,不得以品牌输出方式获得收益。” 
以上述6家港股上市教育股为例, 民促法“送审稿”的影响 民促法“送审稿”征求意见截止于今年9月10日,因此目前草案仍未正式实施,正式法律解读仍然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 业内表示,此次“送审稿”核心点在于修订案的第十二条,另外,第五条和第四十五条也值得重点关注。 对于此次民促法“送审稿”修订的地方,变化主要在于几个方面: 中信证券在对“送审稿”和“征求意见稿”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以下条款的变与不变最值得关注: 其中对于学校类上市公司的影响: 1)对于K12学校上市公司,监管的核心在于“非营利性学校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对关联交易的监管会更加严格 2)对于高等学校上市公司,未来趋势上需力争选择营利性,以企业方式运营。 对于学科类培训类上市公司的影响: 行业整顿过程中,无论大机构、小机构,短期均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大机构顺应整顿方向、把握改革方向的能力更强,长期来看存在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机会。 对于非学科培训类上市公司的影响: 政策明确利好的板块是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但因政策放松短期也可能会催生供给的迅速增加,因此素质、职业教育行业机会增加、但投资标的遴选的核心还是看其运营能力。同时,素质类、职业教育类培训前置审批的放开,将提升相关资产证券化成功的概率:例如三垒股份并购美吉姆、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华图教育港股IPO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