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象不要烦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相亲
查看: 18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学生赖账校园贷“不用还”的思想很危险

[复制链接]

666

主题

666

帖子

20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15:3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世间,有借钱不用还的好事吗?理智告诉我们:没有。如果有,那请你一定不要去借,因为它会让你付出代价。
  
今年上半年,南宁西乡塘区法院陆续受理了广西某金融投资公司诉高校学生借款合同纠纷案件,400多名大学生成为被告。值得注意的是,该系列“校园贷”案件陆续开庭后,没有一名大学生应诉。这些大学生普遍认为,“校园贷”等于非法放贷,国家打击“高利贷”,他们借的钱不用还。
  
原来如此。这些大学生在借贷之初,就知道这种“校园贷”不靠谱,甚至是非法的,之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压根没打算还。
  
的确,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涉事的“校园贷”,或许正好撞了枪口,属于违规高利贷。但即使是非法,也并不是完全不受法律保护。借了不用还,也基本等于异想天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也就是说,如果双方约定的年利率未超过24%,法律是支持的; 而年利率超过36%,也只是超过部分的利息无效,并不是说,你连本金和合法利息都不用还了。
  
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竟如此误读法律和国家政策,令人啼笑皆非。
  
事实上,就该事件而言,问题的要害不在涉事“校园贷”是否违规,而是“不用还”的认知很危险。
  
近年来,我们见惯了不少大学生因各种不良“校园贷”导致债务缠身,甚至发生不幸之事,引发家庭悲剧。现在,出现了大学生赖账“校园贷”的事例,似乎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这绝不是大学生的胜利,更不是知识和智慧的胜利,而是大学法制、诚信教育的缺失和遗憾。
  
大学之大,培养的不仅仅是学识和才华,更重要的是品行和追求。当诚信可以轻易牺牲,被用来兑换一时之利,这个交换未免太草率,也太轻贱。
  
报道里有个细节,面对法官“上门”调解,仅有3人主动还钱,而之所以还钱,是因为刚找到工作,怕因此丢了饭碗。我们从中看到的只是利益抉择,鲜有反思悔过,奢谈品质坚守。不得不提醒这些大学生一句:等待你们的不仅是诉讼,还有信用危机,赶紧挽回吧。 与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纯真网 ( 苏ICP备16016208号 )

GMT+8, 2025-5-23 19:35 , Processed in 0.0563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纯真恋爱网

© 2024 QQ群:318505020 微信:dn137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