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存在不少乱世时期,如春秋战国时期、楚汉争雄时期、三国时期、隋末唐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等,要说最受关注关注、最为大众熟悉的乱世,三国当属第一,一部《三国演义》更是影响深远。关于三国时期为何最受关注,有人会认为是罗贯中之功。 
诚然,现代人对于三国的了解,主要还是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演义中的三国故事也是家喻户晓,但是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却不能全盘归功于罗贯中,甚至不能归功于《三国演义》,至少在演义之前,三国时期就一直备受关注。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生于1330年左右,三国时期结束于公元280年,在这近一千年的时间中,三国时期就一直受到来自各方的重视。 
先说官方重视,官方自然指政府方面,三国带来的魏蜀正统之争在各朝一直受到争议。西晋代魏,奉魏为正统,史官陈寿著《三国志》;衣冠南渡后,东晋以自身有类蜀汉,乃以蜀为正统,习凿齿著《汉晋春秋》;北宋篡后周,与魏相类,以魏为正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沿用魏之纪年;南宋偏安江左,与蜀相类,遂以蜀为正统。 
再说文人方面,罗贯中之前,文人关于三国的史评、文学作品就不在少数,关于三国的诗词更是耳熟能详,如杜甫的《蜀相》、苏轼的《赤壁怀古》等等,文人感怀三国之事、咏叹三国人物极为常见。 
然后是民间方面,据《东坡志林》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一记载说明,至少在北宋时期,民间已经喜爱听三国故事了。除此之外,在罗贯中之前,已经《三国志平话》等作品存在,关于三国的杂剧也不在少数,为民众所喜爱,罗贯中创作演义之时,也多有借鉴平话、杂剧之处。 
最后再看罗贯中的其他创作,除三国这一乱世外,罗贯中也曾创作讲述过其他乱世故事,如反映隋末乱世的《隋唐两朝志传》、反映五代十国的《残唐五代史演义》等等,除《三国演义》外,均未取得多大反响,可见,三国备受关注,罗贯中虽有功劳,但绝不能讲主要功劳归于罗贯中,而在于三国时期本身的魅力,在于三国时期那些流传千古的风流人物,也在于三国这段历史时期的特殊性,如鲁迅先生所言:因为三国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代的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