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象不要烦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相亲
查看: 8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北方多数地区依然保留跪拜礼?行跪拜礼真是奴性的代表吗?

[复制链接]

1688

主题

1670

帖子

55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11: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南北风俗的差异,在网络上一直争论不休,比如说“女人吃饭上不上桌”,不过这一所谓的“传统”已经被论证,实属于落后地区的陋习,并不属于儒家传统,不过在提起南北风俗差异时,有一个礼节却在近年来引起了重视,那就是北方依然保留的跪拜礼。


跪拜礼这一“礼节”毋庸置疑,确实属于传统习惯,只是在南方并不多见,而在北方,多数地区依然保留着跪拜磕头的“礼节”,包括新年时拜见长辈,居然还要下跪磕头,这一风俗在“南北大战”时也引起了争议,为什么北方多数地区依然保留着跪拜礼?多数人认为是北方经济相对落后,思想并不开化的体现,北方人依然保留着传统陋习,是奴性的代表。那么行跪拜礼真奴性的代表吗?


至少在汉唐时期,跪拜礼并不属于奴性的体现。儒家思想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克己复礼为仁”,但不管儒家思想是否真正起到重要影响,跪拜礼都是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臣下向君主行跪拜礼,其实君主也需向臣下行跪拜礼,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椅子发明之前,中国人普遍“跪坐”,无论是君主还臣子,都是“跪坐”,“跪坐”也称“正坐”, 即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而我们所说的“跪”,其实指的是“跪坐”时将身子直起来、臀部离开脚后跟的意思,《史记》“鸿门宴”一节中提到,樊哙闯入帐中,“项王按剑而跽”,这个“跽”和“跪”其实是同一个意思,《三国志·张昭传》中亦有“昭避席谢,权跪止之”的记载,项羽、孙权地位均高于樊哙、张昭,在普遍跪坐的时代,“跪”是奴性的体现这一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只是一种庄重或者认真的体现。此外,“拜”也只是“鞠躬”,君臣皆行此礼,更谈不上奴性。


那么,“跪拜”什么时候有了地位分别、打上奴性的烙印呢?人们现在坐在凳子上,双脚垂直下来的坐法,实际上是从南北朝以后才传入,是从当时西域国家传来的,因此也叫“胡坐”,然而唐朝仍以“正坐”为主,及至宋朝,椅子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跪与坐”才有了地位之分,不过在宋代,上朝之时君主坐而臣子皆是站立,明清时期,君主坐而群臣跪,跪礼才真正大规模推广开来,臣见君行跪礼,下级见上级行跪礼,子见父行跪礼,而《周礼》中提出“三跪九叩”大礼,在清朝开始常态化,跪才真正体现了地位之分,跪被视为“奴性”、“奴役”的体现并不算为过,“奴颜婢膝”,其实是对明清时期除君主以外众人的真实写照。


因而在民国成立之后,民国推行“移风易俗”,“跪礼”这一明显带有奴役特色的礼仪也被正式废除,以握手、鞠躬、点头代替跪拜之礼,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保证国民的自由平等,依然保留民国时期对于跪拜之礼的废止,对于民间行跪拜之礼并不提倡。正如不少网友提出的一样,北方不少地区,正是因为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民风相对保守、思想相对闭塞,平等观念并未深入人心,而移风易俗工作不够到位,导致北方人对于“跪拜”之陋依然无知无觉,这种所谓的传统,正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属于应当被摒弃的糟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纯真网 ( 苏ICP备16016208号 )

GMT+8, 2025-5-24 18:15 , Processed in 0.0517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纯真恋爱网

© 2024 QQ群:318505020 微信:dn137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