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金陵晚报A9老南京读城版刊登了一篇文章《 迈皋桥曾被讹成“卖糕桥”》,作者引用了明,清,民国等多处考证,得出的结论是迈皋桥,而不是“卖糕桥”。我认为这个迈皋桥是官方版的,作者忽视了还有个被广为流传的民间版“卖糕桥”,这个“卖糕桥”并不是被讹成的,他是有故事的,老南京的地名都有他的典故或故事的,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尤其是老城南一带的地名。比如:朱状元巷,木料市,绒庄街等等。 我曾记得儿时听家中老人讲过“卖糕桥”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户人家孕妇难产死了,该户人家就将这孕妇埋了,谁知这孕妇在棺椁中产下一婴,该女为了喂养这婴儿,就天天早晨去这桥边一位卖糕的老妇处去买糕,回去喂养这婴儿。时间长了,卖糕人发现每天清点钱时,总有两张黄草纸,卖糕人感到很奇怪,整个一上午自己根本没有放过黄草纸在钱盒子里,卖糕老妇人百思不得其解。卖糕老妇人就将这怪事讲给邻居听,说:“每到快五更天时,有一披头散发的妇女,来摊前买二个蒸儿糕,付了钱就走人。”邻人帮她出主意说:“你准备一盆清水,她再付钱时,你把他的钱放在清水里,一切就明白了。”卖糕老妇人就按邻居的说法,悄悄的准备了一盆清水放在旁边,不一会这披头散发的妇女又来买糕了,卖糕老妇人接过钱就放在水盆里,结果很快这钱见到水后,立即化成灰,这披头散发的买糕妇女,一见败露,更转身飘然而去。 从此这桥更被老南京人叫做“卖糕桥”了。从此这故事也在老一辈南京人中流传,只是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而已。这就是民间版的“卖糕桥”,并非讹成“卖糕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