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网络主流舆论对于精日的存在都持抨击和嘲讽的态度,然而网络精日仍然数不胜数,尤其对于二战中的日本百般维护,奇葩言论频出,近日,精日又出奇葩言论,二战德国竟成了战胜国,让人匪夷所思,理由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奇葩言论,还要从苏日诺门坎战役说起。1939年5月,在新巴尔虎左旗境内诺门罕布日德地区及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日本、伪满洲国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在日本少壮派参谋的策动下,具有“皇军之花”之称的关东军悍然出兵蒙古,企图打开北进的通道,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对此迅速反应,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战事最终以关东军的失败宣告结束,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而专心于南进政策,然而,精日却对于此战结果多有不服。 
苏日诺门坎战役最终胜利方为苏联,但是在精日看来,按照战争损耗,苏联其实不算赢家。根据维基百科所给出的苏日战损对比,诺门坎战役中,苏军伤亡人数达27880,战机损耗208架,坦克损失253辆,汽车损失133辆,迫击炮损失96门,牵引车损失49辆,卡车损失652辆。再看日军战损数据,日军人员伤亡在17000到20000之间,战机损耗162架,坦克损失42辆,骡马损耗2330匹。从战损数据对比上来看,日军的损失要远远小于苏军的损失,甚至有人提出:苏军在诺门坎战役消耗掉31000吨弹药,然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也只消耗了8万吨弹药,诺门坎战役中的参战日军数量也远比不上德军。因此得出结论,不但苏军不能算作诺门坎战役的胜利者,以日本的国力及战争损耗,其实日本才是获胜方,甚至可以说是大胜。 
首先,如何判断一场战争胜败,不在于战争损耗的对比,而在于是否完成战略目标,也就是我们说的战争结果,日军出兵蒙古的目的在于实现陆军北上西进的的目标,然而诺门坎一役,日军并未完成该目标,而是败于苏军,不得不与苏联签订停战协议。其次,战争损耗是相对于国力而言的,二战期间苏联光是坦克就达10万多辆,日本坦克数量还不到苏联的零头,苏联能承受得起,日本却承受不起。如果依据战争损耗作为评判战争胜利与否的依据,那么苏德战争中,苏联的战争损耗远高于德国,莫非德国才是苏德战争的战胜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