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象不要烦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相亲
查看: 27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池州人还记得小时候的舞龙灯吗?原来它早已是国家级非遗了

[复制链接]

13

主题

13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16:58: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信不少池州人小时候一定经历过翘首以盼等着看舞龙灯的时候,龙灯一来,不论男女老幼无不走上街头,孩子坐在爸爸的肩头,看过舞龙灯,那一年似乎才过的完整,其实它就是来自池州东至的东至一支。东至花灯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其历史可上溯到唐代后期,它由“六兽灯”、“磨盘灯”、“八仙过海灯”、“五猖太平灯”、“龙灯”、“狮子灯”、“蚌壳灯”等十余种形式各异的花灯组成,主要灯种根植于本乡本土,有的异地流入,表演形式各异,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内容涉及到民间舞蹈、音乐、手工技艺和宗教信仰等诸多领域。

2008年,东至花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至花灯主要流传于东至县的石城、张溪、高山、官港、木塔等乡镇20多个姓氏家族,以家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祭祖、驱邪纳福,祈求太平为目的。新中国成立时全县有60多个自然村从事灯会活动,后来由于受多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一些老艺人的辞世,一些家族灯会传承十分困难,只有少数几个家族仍在坚持灯会活动。近几年来,由于各级大力重视开展民间文艺活动,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东至花灯又开始活跃起来。东至县城尧渡街近十年间,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办灯会。



据乾隆43年刻本《建德县志》载:“立春先一日,邑合迎于东郊。上元日,张灯闹花爆”。建德即现今的东至县,地处深山的民间艺人有利用本地所产的竹、木、藤、金属等材料制作各色花灯的传统,东至花灯汇聚和沉淀了多个历史时期诸多文化信息,仍保持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是当地最重要的一种民俗活动,是汇集工艺美术、戏剧、舞蹈、音乐、武术表演等一种民俗艺术形式,是把扎彩灯,唱文南词、黄梅戏、敲十番锣鼓汇集于一体的传统艺术大荟萃,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先是用于张灯结彩,后来渐渐演变成舞龙灯、闹花灯等形式的民俗娱乐活动。它既无职业灯队又无专职艺人,活动范围仅限于县内外邻近地区,传承仅靠家族师承,口传身教。



东至花灯均伴有民歌、山歌、戏曲、舞蹈等。灯会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正月十五结束,有的要到二月初二圆灯,习俗不一。通过玩花灯,人们既可欣赏到精湛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又可再现一些古老的戏剧表演艺术形式。同时通过办灯会唱民歌小调,还可愉悦身心,表达山村人美好愿望,展示出皖南山区人民豪爽、乐观、刚健质朴的善良性格。

2005年开始,东至县文化部门在县政府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开展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对东至花灯等项目进行挖掘、整理。2006年把“东至花灯”和“东至文南词”成功申报为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组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对“东至花灯”进行更深层次的搜集、挖掘和整理工作,申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申报成功。

东至花灯仅靠“口传身教”的方式传承。随着老的花灯艺人的先后故去,精湛的技艺已部分失传,现今演出已显逊色,加上年轻人对花灯艺术价值认识不深,缺少自觉继承者,因此,东至花灯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

2018第七届中国朱泾花灯节——“朱泾杯”长三角花灯艺术展演活动在上海市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举行,东至花灯“五马跑朝”受邀参加展演,并获最佳传承奖。本次活动由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和江浙沪皖三省一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金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金山区朱泾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共有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8种花灯参展。东至县泥溪镇朱村“五马跑朝”特色灯艺为安徽省唯一参展的花灯。



东至花灯之“磨盘灯”由皖赣边界传入东至县,距今有300多年历史,一直为东至县张溪镇东田村李氏家族传承。磨盘灯,灯体罕见,主体结构是:中心轴上装有两个木盘,一大一小,两盘平行,形同磨盘,故得此名。四周用红布遮挡,灯架上扎有五色花鸟、禽兽装饰等物,顶端有四角凉亭。上盘站着一对少男,下盘伫立着四位手提灯笼的小姑娘。灯中两人推动磨盘轻轻转动,灯上的六位少男与灯下五位骑着五彩大马的姑娘们一唱一答,唱词多是徽调《仙女下凡》、《报花名》以及民间歌谣。人随盘转而飘舞,鼓乐随风而飞扬,灯下五马奔跑,疾步如飞,灯上百火齐明,流光溢彩,把乡村的夜晚映照得红红火火。李雨后,男,汉族,农民,生于1954年2月10日,“磨盘灯”第七代传承人,现居住在张溪镇东湖村先锋组,这里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听当地老人们说,他们这个村庄历史很久,人们向来都爱好娱乐活动。大概在300多年前,这里的老祖先们就从皖赣边界引进了磨盘灯。逢年过节,东湖村的人们利用它就可大显身手,为千家万户带来不少欢笑。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磨盘灯”在年岁大的传承人的组织和带领下,开始了较为广泛的灯舞活动,然而受“四清”、“文革”等因素和“左”的思想影响,传承人渐渐稀少。17岁时他已能够组织灯舞的各项活动。1980年开始,他授艺于村中小青年,教灯舞中的老徽调《贺府》、《陈德借兵》等折子戏唱段和黄梅小调及当地民歌。他认真履行东湖村约定俗成的传承人(领队)的职责,参与县文化部门组织的学习班和各项大型灯会活动。他先后组织本村群众集体学习磨盘灯灯舞套路、表演等30多次。磨盘灯在李雨后的精心组织和参与下,渐渐恢复了正常活动。1982年,参加了县文化部门组织的新春灯会活动,被评为优秀灯种和优秀组织奖。1984年参加县文化部门组织的新春灯会活动,被评为灯舞表演奖,后多次参加大型文化活动,多次获奖,他个人曾被评为文化活动贡献奖。


1984年,东至县开展了全县民间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磨盘灯被《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安徽卷)》编写办公室录像并收录。2004年被中央电视台《华夏文明》拍摄,在国内外播出。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再次对磨盘灯进行拍摄,并向国内外播出,有力地促进了磨盘灯的传承和发展。

李雨后说,现在东至花灯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了,虽然自己年龄渐大,但也一定要为传承这一灯种继续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纯真网 ( 苏ICP备16016208号 )

GMT+8, 2024-4-25 09:47 , Processed in 0.0840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纯真恋爱网

© 2024 QQ群:318505020 微信:dn137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